在二轮复习中,由于专题复习时间比较紧迫,练习多,任务重,密度大,压得紧,所以不少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走进一些误区。为了及时明确方向,合理定位,科学调节,提高效率,必须及时走出误区,寻求有效的对策。
误区一重数轻质——练习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每天都在被动应付老师布置的练习,没有针对性地、不加选择地大量做题,结果是练习做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不该做的或者是可以少做的却花了不少时间,但真正的缺漏却没有补上。
对策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补上最薄弱的知识点,强化最薄弱的基础。练习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练习不在于做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是自己最需要的练习。
误区二重练轻思——盲目练习
不少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一对答案却错了不少,结果信心大受打击。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意识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总结反思。
对策强化反思总结意识,善待错题。宁愿少做一点练习,也不能错失及时改错的良机。要充分认识到:平时的错题,很可能就是高考的失分点。错误积累越多,考试时失分的机会就越大。对错题要科学分类和分别采取对策(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性错误、答题技巧或策略失误、答题规范性错误)。
误区三重练轻研——高度重视练习,却很少研究高考
据老师了解,不少同学手上都有高考说明,但未能借助高考说明来研究高考考什么和高考怎样考?
对策充分利用高考说明,研究高考,走进高考。将课标、考纲、考点连成一线,减少盲目性,强化有效性。不做无用功,不打界外球。
误区四重抢轻调——重拼抢时间而忽视了状态的调节
进入二轮复习以后,学生的拼搏意识明显加强,分秒必争,连吃饭和走路的时间都严格控制,整天处于紧张、透支状态,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知识遗忘率较大。
对策高度重视平衡调节的作用。复习还在继续,状态必须调节,身心确保平衡。不要因为短期的拼搏,而影响了后续的复习备考。七加一并不一定等于八,以退为进,状态调整比盲目拼抢时间更重要。每天坚持课外文体锻炼半小时,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增分。
高考二轮复习这场战役已经正式打响了。这场战役将持续两个多月,复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你的高考成绩,让人不禁感叹,成也二轮,败也二轮!
既然高考二轮复习如此重要,下面学习哥就跟大家一起来揭开二轮复习化学的神秘面纱。看看在高考二轮复习里可以避免哪些误区,提高备考效率。
误区一做得多,做得晕
在二轮复习阶段,有些考生在老师引导的复习外,还购买了大量的复习资料,没日没夜的做题,可是效果缺不尽如人意。
对策1首先,学校提供的复习材料,都是多年经验中挑选、使用的,可以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哪怕只做这些题,每题用心做,题题都整理,也会有看得见的提高。
对策2其次,这阶段,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应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知识点、典型例题的掌握和研究中,应避免盲目的题海战术,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误区二囫囵吞枣,学而不思
二轮复习中会有很多考试、练习和作业。很多考生做了不少题目,提分效果却令人不满意。
有人以为知识点已经掌握了,可是遇到题目仍不知考查哪个知识点,感觉不到试题中出现的典型例题的变形,此时,新鲜感可不是好东西。
有的同学做题,做对了,不去归纳;做错了,不去反思,缺乏总结、归纳、思考这个做题后很重要的步骤。
对策在做题后,发现探究它背后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思考,将学习“加入自己的注解”,熟悉考点、例题,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次轮复习中实现成绩上的飞跃。
误区三心理紧张,遭遇“高原”
二轮复习中,考生任务重、压力大,身心都非常疲劳,从而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进步缓慢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
此时,考生感觉自己的复习遇到了瓶颈,怎么使劲分数也不见提升。导致心理焦虑、情绪失落,丧失学习动力。
对策1考生要有信心,坚信阳光就在风雨后。走过“高原”,学习效率和成绩还会提高,不要丧失信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对策2多与同学交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讨论学习中解决问题,拨云见雾,早日走出“高原”。
对策3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给大脑和身体足够的呼吸空间,注意劳逸结合。考生可以抽出部分课余时间,跑跑步、做做操、跳跳绳、散步快走都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放松身心。
误区四好高骛远,忽略基础
大楼越高,需要地基越深;分数越高,需要基础越牢。
有的同学平时成绩不错,认为基础知识太简单,不必再花费时间复习了;有的同学对自己要求高,总想研究难题、怪题,挑战高难度;有的同学则觉得老师讲课节奏太慢,自己都会了,不用再听这些基础知识了,然后闷头复习,不爱听课。
存在以上情况的同学,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基础不牢,白白失分的情况。
对策仔细听课是王道。紧跟老师的思路,难题经过老师的剖析,可以获得简单思路;简单的题目,可以跟着老师的步子归纳总结,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从而让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优生的基础知识一般掌握得不错,二轮复习阶段,一定不能只追求偏题、难题、怪题,应该切实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尽力拼得更多的基础分,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在第二轮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考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师生的一个共同的愿望。有了合理的复习方法是取得高考成功的关键,在复习中尽量避免错误的复习方法。下面学习哥就在生物二轮复习中易出现的误区来谈几点看法。
一重"难"轻"基"的误区
有同学认为提高能力取得高考成功必须通过学习很深的内容,做很难的题才能奏效。于是就大量搜集偏题、难题,不重视基础题的训练价值,不重视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基本观点的形成。做过多的难题,复杂的条件反而容易掩盖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易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境地。结果会使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厌学。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80%,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二重"量"轻"质"的误区
有同学认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所练的习题数是一种线形关系,所练的题量越大,能力则越强。因而在课内和课外做各种类型的习题,不重视对习题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分析。只靠大量的习题机械重复地、目的性不强地大剂量训练,常常只能在认识结构中增加经验的分量,而很难使认识结构得到发展。所以对提高能力却是收效甚微的。另外,由于大量做习题而造成负担过重,影响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如果遇到新的题型,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使得"本末倒置"。
当然,题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去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学习成绩提高的会更快。由此可见,想通过多做习题的办法,而忽视学习方法指导来提高能力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
三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误区
有同学认为只要知道题目的正确的结果,就可以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是一条学习上的捷径,常常忽视了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通过做习题来"模仿"和"记忆",这种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的学习方式,虽然记住了正确的答案,但错误的根源还在,只要题目的条件稍加改变,错误又会重新出现。
这种情况只会在复杂的题目中按"套套"思维,形成"即使题目再难题目,只要做过的就能模仿做;即使再简单的题目,只要没做过就不会做"的怪现象。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只知道习题的结果远远是不够的,关键是掌握如何分析题目的方法。
四重"片面"而轻"知识网络"的误区
有同学认为能够知道本单元的知识就够了。因此往往复习时,只重视本章节的复习,强化对本章节知识的记忆、练习等方式,而忽视了本章节知识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在脑中没有构建知识的网络,使所学的知识很散乱,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的掌握知识,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五重"资料"而轻"教材"的误区
有同学认为第一轮复习时,教材掌握的很熟了。第二轮就不必再看了,从而大量地搜集资料,做大量的习题,结果无暇去看书,这样就会使书本的知识遗忘的很快。要知道书本是高考的依据,脱离了课本而去盲目地看资料、做习题,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学习方法。
六重"知识"而轻"心理"的误区
有同学认为只要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就能学习好。固然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但如果忽视了心理教育对学习影响也是很大的。要知道第二轮复习是很紧的,学生身心始终处于高的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太大。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往往会造成学生失眠、上课不集中、反应迟钝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备考心理"就显得十分必要。老师除了使学生具有对学习的自信心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加强锻炼,适当活动;注意营养,合理补充;睡眠充足,精力充沛,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否则,复习花费的时间再多,收获也甚微。
总之,我们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克服以上几个误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饱满的精神去备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招生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直接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