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会场】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委员: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是靠“挖墙脚”砌成的
“走不走”“去或留”在高校是个敏感话题,其背后是象牙塔间旷日持久的“挖人”大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连两次“请东部学校手下留情”的呼吁,让这个人才流动的“疑难杂症”再次暴露在公众面前。正是因为对“挖墙脚”不良后果怀有忧虑,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早就对高校人才流动问题展开了深入调研。
“人才匮乏是制约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大难题,一位杰出人才的出走可能会引发一个强势学科的没落,也会破坏学校长期营造的学术生态,让人才无法潜心治学。”马敏委员一再强调,“既然各种头衔、名号这么‘有用’,难免导致一些潜力型人才整天将精力放在如何争取各种奖项和人才计划上,无暇或无力进行教学和科研,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同样职位的本校人才和海外及国内名校引进人才的待遇相差过大,极易诱发两个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在工作上相互推诿,待遇上相互攀比。马敏委员坦言,这不仅会挫伤本校人才的积极性,使本校人才发展受限,而且还会让本校人才因满意度降低或者得不到重用而选择辞职或跳槽。“目前来看,高价‘引进’人才的学校通常是沿海发达省份的一般地方高校,他们虽可以大量引进人才,但往往缺少相应的学科条件和良好的学术土壤。长此以往,并不一定利于人才的可持续成长和学术成果的创新创造。”
为此,马敏委员建议,由教育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人才协调机制,对高校优秀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在人才流动中严格规范人事制度,禁止高校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行为招揽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马敏委员强调:“人才不是用来‘挖’的,而是拿来‘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是靠‘挖墙脚’砌成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内功’建成的。”晋浩天 陈鹏
高校招生
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意向专业,为您查找适合你的院校列表,24小时内短信电话发送给你!直接咨询老师